二次装修消防疏散通道布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消防法规和标准,以下是具体要点:
疏散通道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宽度
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m。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剧院等,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4m,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3.0m。
疏散通道长度
一般来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4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22m。
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9m。
疏散通道地面
疏散通道地面应保持平整,不应设置门槛、台阶、门垛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地面材料应具有防滑、耐磨、不燃等性能,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疏散通道的畅通性
疏散通道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被占用、堵塞或封闭。
通道内不应堆放杂物、停放车辆或设置其他影响疏散的设施。
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安全出口数量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
当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时,可设置 1 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但应满足相应的条件,如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15m 等。
安全出口位置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应符合规定。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m,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有多个疏散方向可供选择。
安全出口标识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如安全出口指示灯等,标识应易于识别,且应设置在出口的正上方或门的一侧等显眼位置。
疏散楼梯设置要求
疏散楼梯形式
应根据建筑的类型、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如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等。
高度大于 33m 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等。
疏散楼梯宽度
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应小于 1.1m。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2m。
疏散楼梯的疏散能力
疏散楼梯的数量和宽度应根据建筑的使用人数和疏散距离等因素进行计算,以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疏散楼梯的疏散能力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如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等。
辅助设施设置要求
应急照明系统
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灯具,其地面更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0lx,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等,地面更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3.0lx。
应急照明灯具应具有一定的备用电源,以确保在正常照明中断时能够持续供电,一般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 30min。
疏散指示标志
应在疏散通道的墙面、地面等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 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 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1.0m。
疏散指示标志应指向最近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且应清晰、明显,易于识别。